臺東是颱風侵襲臺灣的前哨站,先期獲取該地氣象資料對氣象預報特別重要,日治時期於規劃臺灣地區初創測候所之同時,原計畫於東海岸之臺東等地點希望選定兩所,但因東海岸尚無架設電信設備,加以交通艱難,不得以延後開設。
臺東氣象站(站號:46766)創設於1901年(明治34年),直隸臺灣總督府。初期曾借用臺東廳第一室充當辦公室開始觀測,首揭東部地區正式氣象觀測業務。建站時附近原為清兵軍營,僅有稀落平房數間,東距海邊約200公尺。
更迭及隸屬機關之變遷
民國前11年1月1日 | 西元1901.01.01建站隸屬日本臺灣總督府氣象台,站名為臺東測候所。 |
---|---|
民國34年 | 由中華民國接收,隸屬於臺灣省氣象局,本站全銜改為「臺灣省氣象局臺東測候所」。 |
民國37年 | 臺灣省氣象局改制為臺灣省氣象所,隸屬臺灣省交通處,本站隨改制全銜改為「臺灣省氣象所臺東測候所」。 |
民國60年 | 臺灣省氣象局臺東測候所,隸屬臺灣省交通處。 |
民國65年 | 依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組織通則改稱為中央氣象局臺東氣象測站,列為三等站。 |
民國78年 | 8月1日再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附屬測報機構全銜更名,修正為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東氣象站」。 |
氣象站大事記
民國前11年1月 | 建站完成即開始觀測每日定時觀測6次 |
---|---|
民國32年 | 改為每日觀測3次 |
民國36年3月15日 | 觀測中斷4月10日起恢復 |
民國37年 | 改為每日觀測24次 |
民國65年6月 | 觀測儀器改為遙測式自動測報儀,傳統式儀器改為比對及備用 |
民國71年1月1日 | 使用新國際氣象電碼編報 |
民國73年7月1日 | 地面氣象自動測報系統啟用 |
民國83年12月31日 | 20公分蒸發器停用 |
民國97年5月1日 | 觀測坪曲管及鐵管地溫計遷移位置成東西向 |
民國100年5月26日 | 新百葉箱完成安裝(位置往南移) |
民國101年9月22~27日 | 因雷擊致氣象、通訊、地震、電腦設備、監視器等損壞,資料中斷 |
民國102年1月1日 | 福丁水銀氣壓計停用 |
民國102年1月9~10日 | 小松風向風速儀、螺旋槳風向風速儀至新建風力塔 |
民國102年7月1日 | 成功氣象站遷移至新屋氣象站,成功站區則移撥本站 |
民國104年11月10日 | 本站新辦公室動土典禮 |
民國104年12月25日 | 因新風力鐵塔擴建工程,暫將風力儀器遷回舊風力塔 |
民國105年1月7日 | 本站風力塔增高工程完成驗收,自動站天線移至新風力塔,資料中斷,至9日恢復接收 |
民國105年1月19日 | 風力儀器移到新風力塔 |
民國105年7月8日 | 尼伯特5時風速達17級造成風力塔傾倒、溫濕儀T型桿傾斜、雨強儀外罩破裂、天空監視儀無法連線、雨量自動站天線無法接收、新建工地圍籬倒等災情 |
民國105年7月9~10日 | 風力儀器及自動站天線移至舊風力塔,資料恢復正常 |
民國106年2月15日 | 本站新辦公室落成典禮 |
民國108年11月1日 | 8時起改採自動天氣辨識方式,並同時停止非3小時綜觀觀測之逐時人工觀測作業 |
民國109年1月1日 | 停用空盒氣壓儀、雙金屬式/毛髮溫濕儀、電接回數計及康氏日照計 |
臺東市位於卑南溪三角洲上,觀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之花東縱谷的最南端,有南迴鐵路、花東鐵路、公路在此交會,與綠島、蘭嶼間亦有客輪、飛機往返,形成東臺灣交通要樞。本站位於臺東市市區東隅,大同路與精誠路交叉處。東北方向鄰近太平洋與卑南溪口,每遇東北季風強盛時期,溪床至海邊黃沙彌漫,對附近居住環境影響甚大。由西北至西南面距市區十公里之譜,則有二千公尺以上之中央山脈卑南主山屏障。臺東平原狀似扇形,分向東南方向展開,幅員遼闊平坦,由於地形效應致海陸風至為明顯。本站因位於市區邊緣地區,且東部都市發展遲緩,周邊高層建物仍少,測候環境仍屬保持完美。
本站現有員額計6人,置主任1人及職員5人。按照三等站作業標準,實施每日二十四小時輪班作業。
工作項目包含主要之地面天氣象觀測、天氣預報、地震觀測、儀器維護、氣象通信、氣象統計、資料處理、氣象服務及一般行政等。
測站名稱 | 站號:46766 | 站名英譯:TAITUNG (縮寫:TT,TN) | 測站種類:三等氣象站 |
---|---|---|---|
測站位置 | 東經:121°08'48" 北緯:22°45'15" |
海拔高度:8.99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:9.7公尺 |
建站日期: 1901.01.01 |
通信地址 |
臺東市大同路106號 tt46766@cwb.gov.tw |
電話號碼: 089-322139 |
傳真號碼: 089-311248 |
定量觀測項目 | 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氣壓趨勢特性、氣壓變量、極端溫度、降水量、風向風速 | ||
定性觀測項目 | 現在天氣、過去天氣、雲狀、雲的移動方向、雲量、雲底高度、能見度、地面狀態、特殊現象 | ||
觀測時間 | 00Z(08L)、01Z(09L)、03Z(11L)、06Z(14L)、09Z(17L)、12Z(20L)、13Z(21L)、15Z(23L)、18Z(02L)、21Z(05L) | ||
資料統計次數 | (01L)-(24L)計24次 |
儀器架設情形及現況描述:
觀測儀器離地高度:
儀器種類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氣壓類P | 自記式空盒氣壓儀 | 0.6 | 電子氣壓計(Vaisala) | 0.5 | 自動系統–電容氣壓計 | 0.5 | ||
溫濕類T.H | 阿斯曼通風乾濕球溫度計 | 1.2 | 溫濕度自記儀 | 1.2 | 自動系統–溫度感應器 | 1.5 | 自動系統–溼度感應器 | 1.8 |
降水類R | 雨量器 | 0.2 | 虹吸自記雨量儀 | 1.6 | 自動系統–傾斗式雨量儀 | 0.5 | 雨滴譜儀 | 1.2 |
風力類W | 小松風向風速儀 | 12.8 | 自動系統–Young風向風速儀 | 13.0 | ||||
輻射類S | 康氏日照計 | 9.4 | 自動系統–全天日輻射儀 | 9.4 | 自動系統–日照時數儀 | 9.4 | 紫外線儀 | 9.4 |
蒸發器類e | A型(120公分)蒸發皿 | 0.4 |
本站建立於昭和15年(西元1940年)元月與臺灣總督府氣象台大武出張所(大武,臺東縣)、臺南飛行場出張所(永康,臺南市)、宜蘭飛行場出張所(金六結,宜蘭縣)等三站同時設立,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氣象台新港出張所,是因為當時此地為新設的漁港,故站名也隨之稱為新港出張所,而開始此地的地面氣象觀測。而翌年則設立地震觀測。
歷年來成功站氣象之沿革簡述如下:
民國29年 | 稱為臺灣總督府氣象台新港出張所。 |
---|---|
民國34年 | 稱為臺灣省氣象局新港測候所。 |
民國37年 | 臺灣省氣象局改為臺灣省氣象所,故又改稱為臺灣省氣象所新港測候所。 |
民國54年9月1日 | 臺灣省氣象所升格為氣象局,本站亦隨此稱臺灣省氣象局新港測候所。 |
民國60年7月1日 | 省氣象局恢復建制隸屬於中央氣象局,故本站又改稱中央氣象局新港測候所。 |
民國65年11月 | 依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通則,改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港氣象測站。 |
民國76年9月15日 | 為符合世界地震站名(民國35年2月1日新港地名改為成功),遂奉命將本站改為中央氣象局成功氣象測站。 |
民國78年8月1日 | 改稱中央氣象局成功氣象站。 |
民國102年7月1日 | 由中央氣象局臺東氣象站接管,變更為中央氣象局臺東氣象站成功站區。 |
本站建於昭和15年(1940年),位於成功鎮東南方的丘陵上,面海背山,夏季海陸風效應特別明顯,大門左側鄰近之新港漁港為東部地區最大的漁港,本站透過新港區漁會傳達氣象預報給漁民,於颱風季時更提供了漁民最新的颱風動態。成功鎮位於臺東縣東北部、花東海岸中央偏南的海岸山脈東麓,全境居於北迴歸線以南,故氣候甚為炎熱;海岸山脈最高峰新港山(1682公尺)高度雖然不高,但對氣流的阻擋仍有某些作用;成功鎮直接面對太平洋黑潮主流經東側海面北上,故又比位於縱谷的鄉鎮更具海洋性氣候特徵、且受黑潮洋流的影響,冬季氣溫較同緯度的臺灣本島西岸稍高;臺灣的東北季風始於10月下旬,終於翌年3月下旬,風力強大且濕冷;臺灣的西南季風始於5月上旬,終於9月下旬,風力緩和濕暖,中央山脈南段較為低矮,海岸山脈亦僅千餘公尺高,對西南季風的吹拂並不構成明顯的影響,西南季風時期颱風仍頻,又位於侵臺颱風的主要路線上,因此,颱風因此成為本地重要的氣候現象和天然災害。
成功鎮的氣候特徵可歸納如下:
地面氣象觀測:自民國104年1月1日起,利用地面氣象自動測報系統,每日定時實施氣壓、氣溫、風向、風速、濕度等氣象要素觀測,觀測項目(除雨量及雨時外)均採自動化觀測,並經由氣象局網路系統,將蒐集資料及每小時電碼傳送中央氣象局,以供天氣預報及分析之需要。
觀測項目:
測站名稱 | 站號:46761 | 站名英譯:cheng-kung(縮寫:ck) | 測站種類: |
---|---|---|---|
測站位置 | 東經:121°21’55” 北緯:23°5’57” |
海拔高度:33.507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:37.3公尺 |
建站日期:昭和15年(1940年)1月 |
通信地址 | 臺東縣成功鎮公民路84號 | 電話號碼:089-851038 | |
定量觀測 | R溫度、R濕度、R氣壓、R氣壓趨勢特性、R氣壓變量、R極端溫度、R降水量、R風向風速 | ||
現況環境描述 | 本站位於成功鎮西南方之台地上。站前10公尺即為太平洋,東方1公里處為新港漁港,四周為農地距市區1公里。 |
觀測儀器架設高度:
儀器種類 | 儀器種類 | 公尺 | 儀器種類 | 公尺 | 儀器種類 | 公尺 | 儀器種類 | 公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氣壓類P | 水銀氣壓計 | 0.7 | 自動系統 | 0.7 | ||||
溫濕類T,H | 乾濕球溫度計 | 1.2 | 通風乾濕球溫度計 | 1.2 | 溫度露點儀 | 1.4/1.9 | ||
降水類R | 雨量器 | 0.5 | 自記雨量儀 | 1.6 | 自動系統 | 0.7 | ||
風力類W | 風車型 | 14.2 | 自動系統 | 14.2 | ||||
輻射類S | 康氏日照計 | 1.3 | 全天輻射儀 | 1.3 | 直達日射儀 | 1.3 | ||
蒸發器類E | 箱內(20公分) | --- | 箱外(20公分) | --- | A型(120公分) | 0.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