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創立於昭和12年(1937年)5月,日據時代 (因當時新竹曾發生大地震,後為配合要求有一完整的地震觀測所之重要性而設立) ,定名為台灣總督府氣象台新竹觀測所。
民國27年08月 | 更名為新竹測候所。 |
---|---|
民國34年10月25日 | 台灣光復,台灣省氣象局隨即成立,本站再度改稱為台灣省氣象局新竹測候所,隸屬於台灣省政府交通處。 |
民國37年01月 | 臺灣省氣象局改制為臺省氣象所,全銜改為臺灣省氣象所新竹測候所。 |
民國54年09月01日 | 上級機關再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,全銜仍為臺灣省氣象局新竹測候所。 |
民國60年07月01日 | 台灣省氣象局恢復建制為中央氣象局改隸交通部,本站跟隨改稱為中央氣象局新竹測候所。 |
民國66年07月01日 | 正式改制為中央氣象局新竹氣象測站。 |
民國78年08月01日 | 依中央氣象局附屬測報機構通則,全銜更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竹氣象站迄今。 |
民國80年07月01日 | 因受附近電台電波的干擾,奉准遷站於新竹縣治所在竹北。 |
本站位於桃竹苗三縣中間位置, 原本位於新竹市中,因受電波影響隨新竹縣治移至竹北,緊鄰中山高速公路竹北交流道附近交通便利,進而方便民眾資料之取得。
本站屬中央氣象局三等氣象站,置主任一人,職員五人,作業方式採八小時輪班。
每日二十四小時輪班,按三等氣象站標準作業,每日定時觀測,觀測後,將觀測資料編譯電碼,藉自動觀測系統迅速傳輸至本局,所有觀測所得之資料予以統計並填送月報表,永久保存。
觀測項目:
服務項目:
測站名稱 | 站號:46757 | 站名英譯:HSINCHU | 測站種類:三等氣象站 |
---|---|---|---|
測站位置 | 東經:121°00’22” 北緯:24°49’48” |
海拔高度:26.9公尺 氣壓計海拔高度:28.9公尺 |
建站日期:昭和12年(1937年)5月 |
通信地址 | 320 竹北市光明五街60號 | 電話號碼:03-5512153 | 傳真號碼:03-5512157 |
定量觀測 | R溫度、R濕度、R氣壓、R氣壓趨勢特性、R氣壓變量、R極端溫度、R降水量、R風向風速 | ||
定性觀測 | R現在天氣、R過去天氣、R雲狀、R雲量、R雲底高度、R能見度、R地面狀態、R特殊現象 | ||
觀測時間 | 00Z(08L)、01Z(09L)、03Z(11L)、06Z(14L)、09Z(17L)、12Z(20L)、13Z(21L)、15Z(23L)、18Z(02L)、21Z(05L) 〔02Z、04Z、05Z、07Z、08Z、10Z、11Z、14Z、16Z、17Z、19Z、20Z、22Z、23Z〕 |
觀測儀器架設高度:
儀器種類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氣壓類P | 水銀氣壓計 | 2.00 | 空盒氣壓儀 | 2.00 | 遙測系統 | 0.75 | 自動系統 | 0.75 |
溫濕類T.H | 乾濕球溫度計 | 1.30 | 通風乾濕球溫度計 | 1.30 | 溫濕度自計儀 | 1.30 | 溫度露點儀 | 1.50 |
降水類R | 雨量器 | 0.20 | 自記雨量儀 | 1.80 | 遙測系統 | 0.70 | 自動系統 | 0.70 |
風力類W | 風向計Wd | 15.7 | 風杯風速計Ws | 15.6 | 風車型 | 15.7 | 自動系統 | 15.7 |
輻射類S | 康氏日照計 | 13.6 | 全天輻射儀 | 13.6 | 直達日射儀 | 13.6 | ||
蒸發器類E | 箱內(20公分) | 1.35 | 箱外(20公分) | 0.15 | A型(120公分) | 0.5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