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午戰爭結束,臺灣割讓日本的消息傳出,歐美各邦對日本的動向至為矚目,因此日本為順應國際潮流遂有設立測候機構之議。1896年2月,臺灣總督府通信部長土居到東京述職,為設立臺灣的測候所之籌備事宜與日本中央氣象台交涉。乃派日本中央氣象台技手近藤於該年4月7日來臺勘查設站地點,並於7月12日以府令第21號公布,以臺北測候所為首,共設5站〈即臺北、臺中、臺南、恆春、澎湖島〉的位置與其名稱。惟當時由於日本與臺灣間並無定期之航班,又無電信可資連繫,因此氣象儀器的搬運至為費時,尤以向國外購買之器材更無法如期運到,致設站計畫無法如期進展,為儘早實施氣象觀測之要求下,乃借用總督府民政局一空間,裝置各種儀器,匆匆從事觀測工作,此為奠定臺北測候所的基礎。
次年〈1897年〉12月19日新廳舍落成,乃遷入現址開始觀測業務,並於1937年3月3日改建為臺灣總督府氣象台。1945年臺灣光復後,成立臺灣省氣象局,將氣象台觀測業務歸屬於該局觀測科之下成為氣象觀測股。1971年7月1日臺灣省氣象局更改建制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,原觀測科改為測政組而氣象觀測業務則由測政組接管,繼續在本局5樓辦公,執行地面氣象觀測與高空探測作業。
中央氣象局鑒於臺北市都市發展迅速、高樓臨立,於市區本局施放高空探測儀,障礙甚多,且原使用之探空系統僅能探測氣壓、氣溫、濕度3項要素,風向、風速須另以測風經緯儀配合之,而其接收機之天線部分亦須以人工操作,極為不便。為提高效率乃積極籌劃,於當時臺北縣板橋鎮購地1500坪建立高空探測系統1座〈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265巷62號;站號:46692/RCPC〉,安裝新式之自動追蹤探空儀器。於1971年7月興工,並於1972年2月26日竣工,安裝儀器、同年3月1日正式啟用。
1977年7月1日奉准依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及附屬測站組織通則,正式成立中央氣象局臺北氣象測站。但地面氣象觀測仍留在本局〈臺北市公園路64號;站號:46692/RCTP〉。1989年8月奉令改名為臺北氣象站迄今。
1992年4月,配合辦公大樓改建,觀測坪遷往臺北師範學院,1997年9月觀測坪遷回新建大樓前面。2002年元月起基於人力的調配及充分利用,乃在板橋站址原先高空觀測作業之外,另行增加地面觀測作業,因之板橋於原有高空編碼46692外,另又增加了地面編碼46688。
臺北氣象站成立於1896年8月10日,原名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,在日本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內安裝各種儀器,開始臺北測候所觀測工作。翌年12月19日南門街新廈落成,乃由民政局遷往現址,1934年改稱為臺北觀測所,1937年3月3日第1次改建,翌年升格為臺灣總督府氣象台,綜理臺灣氣象業務。1945年臺灣光復後,成立臺灣省氣象局,1947年改制為臺灣省氣象所,1965年又改制為臺灣省氣象局,局本部觀測站隸屬觀測科觀測股,1971年7月改制為中央氣象局,乃改隸於測政組,1978年7月1日歸併臺北氣象測站(46692)。1992年4月,配合辦公大樓改建,觀測坪遷往臺北師範學院(466921),1997年9月觀測坪遷回新建大樓前面。
板橋站區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浮洲福安里,佔地約1500坪,距離板橋車站3公里左右,西南側約八百公尺為大漢溪流域,河畔有廣大的河濱公園。站區內大門右邊為1棟3層國式建築物,載著風向風速計鐵塔的白色房屋為本站辦公廳舍所在,西隅有1棟3層民房,與辦公廳間佇立著象徵氣象站的白色觀測坪籬笆與百葉箱,其餘空地則滿地綠茵,花木扶疏,中央為一寬約4米貫穿站區的柏油車道。本站牆外概為民房包圍,其高度参差不一。緊鄰站區圍牆南、西、北三側均為3至4樓公寓。原東側為榮工處廠房,該廠區已於102年起興建合宜住宅,於105年陸續完工,為樓高21至24層大樓,共計37棟,故東半側環境變化甚鉅,對風向、風速及日照等氣象觀測影響甚大。另能見度的參考點亦有明顯影響。因合宜住宅完工,對高空觀測的無線電接收,亦會造成屏蔽作用,於冬半季西風帶盛行時,探空儀飄至方位角85度至100度間,仰角低於11、12度時,往往造成訊號無法被接收,致使探空訊號品質不佳。
臺北氣象站(板橋站區)屬中央氣象局二等氣象站,置主任1人,職員6人,作業方式採24小時輪班。
觀測項目:
服務項目:
臺北站區基本資料:
測站名稱 | 站號:46692 (RCTP) | 站名英譯:TAIPEI | |
---|---|---|---|
測站位置 | 東經:121°30’24.15” 北緯:25°02’22.62” |
海拔高度:5.339 公尺 | 建站日期:1896.08.10 |
地址 | 臺北市公園路64號 | 電話號碼:02-23491156 | 傳真號碼:02-23113763 |
定量觀測 | 溫度、露點、濕度、氣壓、氣壓趨勢及特性、氣壓變量、極端溫度、降水量、風向風速 | ||
定性觀測 | 現在天氣、過去天氣、雲狀、雲量、雲底高度、能見度、地面狀態、特殊現象 | ||
觀測時間 (地方時) | 0800,1100,1400,1700編報電碼 0900儀器比對 |
臺北站區觀測儀器架設高度:
儀器種類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氣壓類P | 電容氣壓計 | 0.8 | 電子氣壓計 | 0.77 | ||||
溫濕類T,U | 阿斯曼乾濕球溫度計 | 1.5 | 溫度露點儀 | 1.5 | 最高溫度計 | 1.5 | 最低溫度計 | 1.5 |
降水類R | 雨量器 | 0.2 | 虹吸式自記雨量儀 | 1.7 | 傾斗式雨量儀 | 0.7 | ||
風力類W | Young風向風速儀 | 33.7 | 小松風向風速儀 | 33.7 | ||||
輻射類S | 日照時數儀 | 32.25 | 全天日輻射儀 | 32.05 | 紫外線儀 | 31.55 | ||
蒸發器類 E | A型蒸發皿 | 0.4 |
板橋站區基本資料:
測站名稱 | 站號:46688 (RCPC) | 站名英譯:Banqiao Weather Station | |
---|---|---|---|
測站位置 | 東經:121°26’1.57” 北緯:24°59’57.5” |
海拔高度:9.689 公尺 | 建站日期:1972.03.01 |
通信地址 |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2段265巷62號 | 電話號碼:02-29683884 | 傳真號碼:02-29603823 |
高空觀測 | 溫度、濕度、氣壓、風向風速、臭氧觀測 | ||
定量觀測 | 溫度、露點、濕度、氣壓、氣壓趨勢及特性、氣壓變量、極端溫度、降水量、風向風速 | ||
定性觀測 | 現在天氣、過去天氣、雲狀、雲量、雲底高度、能見度、地面狀態、特殊現象 | ||
觀測時間 (地方時) | 0200、0500、0800、1100、1400、1700、2000、2300編報電碼 0900、2100儀器比對 |
板橋站區觀測儀器架設高度:
儀器種類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 儀器名稱 | 公尺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氣壓類P | 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電容氣壓計 |
0.730 | 電子氣壓計(Vaisala) | 0.730 | ||||
溫濕類T,H | 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溫度露點儀-溫度感應器 |
1.40 | 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溫度露點儀-溼度感應器 |
1.75 | 阿斯曼通風乾溼計 | 1.50 | ||
降水類R | 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傾斗式雨量儀 |
0.5 | 虹吸式自記雨量儀 | 1.52 | 雨滴譜儀 | 1.2 | 雨量器 | 0.5 |
風力類W | 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Young風向風速儀 |
14.1 | 小松風向風速儀 | 14.1 |